寫部落格即是為了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,也希望能夠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。文章在撰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,歡迎你在下方留言指出文章的不足之處;更多內容請點進👉我的部落格K👈閱覽。
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一起加油!
Linux系列第一談:阿里雲伺服器基本Linux操作(開啟安全組、使用面板搭建環境 使用命令列搭建環境 安裝jdk、tomcat、Docker)
Linux系列第二談(開機關機、Linux中的檔案、目錄管理、基本屬性)
Linux系列第三談(Linux常用命令:檔案檢視、Linux軟硬連結、Vim編輯器)
一、磁碟管理
1、概述
Linux磁碟管理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系統的效能問題。
Linux磁碟管理常用命令為 df、du。
• df :列出檔案系統的整體磁碟使用量
• du:檢查磁碟空間使用量
2、df
df命令引數功能:檢查檔案系統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。可以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碟被佔用了多少空間,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資訊。
語法:
df [-ahikHTm] [目錄或檔名]
選項與引數:
- -a :列出所有的檔案系統,包括系統特有的 /proc 等檔案系統;
- -k :以 KBytes 的容量顯示各檔案系統;
- -m :以 MBytes 的容量顯示各檔案系統;
- -h :以人們較易閱讀的 GBytes, MBytes, KBytes 等格式自行顯示;
- -H :以 M=1000K 取代 M=1024K 的進位方式;
- -T :顯示檔案系統型別, 連同該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稱 (例如 ext3) 也列出;
- -i :不用硬碟容量,而以 inode 的數量來顯示
測試:
# 將系統內所有的檔案系統列出來!
# 在 Linux 底下如果 df 沒有加任何選項
# 那麼預設會將系統內所有的 (不含特殊記憶體內的檔案系統與 swap)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來列出來!
[root@YKY /]# df
Filesystem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devtmpfs 1929728 0 1929728 0% /dev
tmpfs 1940088 4 1940084 1% /dev/shm
tmpfs 1940088 456 1939632 1% /run
tmpfs 1940088 0 1940088 0% /sys/fs/cgroup
/dev/vda1 41152812 2658820 36590284 7% /
tmpfs 388020 0 388020 0% /run/user/0
將容量結果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出來
# 將容量結果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出來
[root@YKY /]# df -h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devtmpfs 1.9G 0 1.9G 0% /dev
tmpfs 1.9G 4.0K 1.9G 1% /dev/shm
tmpfs 1.9G 456K 1.9G 1% /run
tmpfs 1.9G 0 1.9G 0% /sys/fs/cgroup
/dev/vda1 40G 2.6G 35G 7% /
tmpfs 379M 0 379M 0% /run/user/0
將系統內的所有特殊檔案格式及名稱都列出來
#將系統內的所有特殊檔案格式及名稱都列出來
[root@YKY /]# df -aT
Filesystem Type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sysfs sysfs 0 0 0 - /sys
proc proc 0 0 0 - /proc
devtmpfs devtmpfs 889100 0 889100 0% /dev
securityfs securityfs 0 0 0 - /sys/kernel/security
tmpfs tmpfs 899460 708 898752 1% /dev/shm
devpts devpts 0 0 0 - /dev/pts
tmpfs tmpfs 899460 496 898964 1% /run
tmpfs tmpfs 899460 0 899460 0%
......
將 /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碟容量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
# 將 /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碟容量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
[root@YKY /]# df -h /etc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vda1 40G 6.3G 32G 17% /
3、du
Linux du命令也是檢視使用空間的,但是與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對檔案和目錄磁碟使用的空間的檢視,還是和df命令有一些區別的,這裡介紹Linux du命令。
語法:
du [-ahskm] 檔案或目錄名稱
選項與引數:
- -a :列出所有的檔案與目錄容量,因為預設僅統計目錄底下的檔案量而已。
- -h :以人們較易讀的容量格式 (G/M) 顯示;
- -s :列出總量而已,而不列出每個各別的目錄佔用容量;
- -S :不包括子目錄下的總計,與 -s 有點差別。
- -k :以 KBytes 列出容量顯示;
- -m :以 MBytes 列出容量顯示;
測試:
只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資料夾容量
# 只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資料夾容量(包括隱藏資料夾):
# 直接輸入 du 沒有加任何選項時,則 du 會分析當前所在目錄的檔案與目錄所佔用的硬碟空間。
[root@YKY home]# du
16 ./redis
8 ./www/.oracle_jre_usage # 包括隱藏檔案的目錄
24 ./www
48 . # 這個目錄(.)所佔用的總量
將檔案的容量也列出來
# 將檔案的容量也列出來
[root@YKY home]# du -a
4./redis/.bash_profile
64 ./yky/apache-tomcat-9.0.37/logs
17308 ./yky/apache-tomcat-9.0.37
10952 ./yky/apache-tomcat-9.0.37.tar.gz
187456 ./yky
363612 .
檢查根目錄底下每個目錄所佔用的容量
# 檢查根目錄底下每個目錄所佔用的容量
[root@kuangshen home]# du -sm /*
0/bin
146/boot
.....中間省略....
0/proc
.....中間省略....
1/tmp
3026/usr # 系統初期最大就是他了啦!
513/var
2666/www
萬用字元 * 來代表每個目錄。
與 df 不一樣的是,du 這個命令其實會直接到檔案系統內去搜尋所有的檔案資料。
4、磁碟掛載與卸除
根檔案系統之外的其他檔案要想能夠被訪問,都必須透過“關聯”至根檔案系統上的某個目錄來實現,此關聯操作即為“掛載”,此目錄即為“掛載點”,解除此關聯關係的過程稱之為“解除安裝”
Linux 的磁碟掛載使用mount命令,解除安裝使用umount命令。
磁碟掛載語法:
mount [-t 檔案系統] [-L Label名] [-o 額外選項] [-n] 裝置檔名 掛載點
測試:
# 將 /dev/hdc6 掛載到 /mnt/hdc6 上面!
[root@www ~]# mkdir /mnt/hdc6
[root@www ~]# mount /dev/hdc6 /mnt/hdc6
[root@www ~]# df
Filesystem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/dev/hdc6 1976312 42072 1833836 3% /mnt/hdc6
磁碟解除安裝命令 umount 語法:
umount [-fn] 裝置檔名或掛載點
選項與引數:
- -f :強制卸除!可用在類似網路檔案系統 (NFS) 無法讀取到的情況下;
- -n :不升級 /etc/mtab 情況下卸除。
解除安裝/dev/hdc6
[root@www ~]# umount /dev/hdc6
三、程序管理
- 程序兩種存在:
- 前臺
- 後臺
- 每個程序都有自己的id
- 每個程序都有一個父程序
命令:
ps -xxx:檢視當前系統的程序
- -a:顯示當前終端執行的所有程序資訊
- -u:使用者資訊顯示程序
- -x:顯示後臺程序引數 ps
- -aux:檢視所有程序 ps
- -aux|grep redis…檢視redis的相關程序 ps
- -ef 檢視父程序的資訊
檢視程序樹:
pstree
- -p:顯示父id
- -u:顯示使用者組
結束程序:
kill -9 程序id
本文章已修改原文用詞符合繁體字使用者習慣使其容易閱讀
版權宣告:此處為CSDN博主「愛敲程式碼的小遊子」的原創文章,依據CC 4.0 BY-SA版權協議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宣告。
原文連結: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44895397/article/details/107740621